您现在的位置: 食虫草 > 食虫草价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/10/6 8:43:58
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 http://m.39.net/news/ylzx/bjzkhbzy/

  “莫道农家无宝玉,遍地黄花是金针。”古话中晋北农家的“宝玉”黄花,这几年终于成了“致富花”。

  

 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45岁的安春霞,将大同火山群脚下的这些五瓣七蕊的黄色花蕾,视作珍宝。

  

  别名忘忧草、金针菜,与蘑菇、木耳并称为“素食三珍”的黄花,担得起百姓口中“珍宝”的美誉,因为它改变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命运。

  

  地处雁门关外的大同,历史上是战争频仍的苦寒之地。这里气候严寒、无霜期短、十年九旱、土地贫瘠。

  

  “以我们村为例,人、亩地,但多亩是旱地。”安春霞说,靠天收的玉米和小杂粮,难给百姓带来多少收入,雁北农民的“种地尴尬”一直延续到前些年。

  

  地广人稀的晋北,气候冷凉,有多年黄花种植的历史。云州区是我国黄花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,富锌富硒的火山土,孕育出的“大同黄花”,品相、品质优良。

  

  “大同黄花”全国闻名,家家都种,却始终不成气候,百姓对它既爱又怕。

  

  爱的是,黄花的价格一直很高,每公斤黄花干菜目前在市场上卖50多元。说起怕的理由,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的谢文掰完了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:一是种植前两年没收入,黄花的成熟周期长达3年;二是采摘熬人,采摘黄花摘的是花蕾,不能见阳光,一见阳光就绽放了,必须起早或摸黑采摘,而且采摘期长,达1个多月;三怕摘回来没处晾晒,这需要大量空闲场地;四怕旱地不能浇水,种植黄花必须要有水浇地;五怕产多了难卖。

  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,地处燕山-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大同市云州区,下决心把黄花产业搞起来,把党的好政策,变成老百姓的好日子。

  

  安春霞的丈夫张顺宝是村干部,必须要带头。虽然心里有点打鼓,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流转了多亩土地。为此,家里还背了不少债。

  

  两口子没想到的是,扶持政策接连而来:每种1亩黄花补贴元、黄花种到哪里水电路配套到哪里、政府出面从全国招聘采摘工、全区中小学操场和有硬化场地的单位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方、给黄花上自然灾害和价格“双保险”……

  

  击败“五怕”这个拦路虎后,黄花真成了老百姓的“忘忧草”和“野人家”的新“宝玉”。

  

  “一亩黄花每年收入四五千元,行情不好也有三千多元,是种玉米的好几倍。”68岁的谢文靠着9亩黄花脱了贫,供养出两个大学生,还给儿子买了车和房。

  

  近几年,多亩黄花每年给张顺宝一家带来上百万元收入,他家一度成为云州区首屈一指的“黄花大王”。

  

  现在,有了自己的黄花菜品牌,还建起了烘干车间、储藏冷库等深加工配套设施的张顺宝一家,在云州区反倒不算是大户了,区里已经有黄花龙头企业14家,国家级品牌6个。

  

  小黄花在这里已成了大产业,成为乡亲们的“致富宝”。

  

  依靠“一朵黄花”在年脱贫摘帽的云州区,从年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不足1.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,产值达到7亿元。在龙头企业、合作社引领下,黄花产量品质稳定,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,去年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。

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富路

技能扶贫模式

放飞脱贫攻坚“领头雁”

  当农民还要学习?不仅养猪、养羊、养牛要学习,种黄花、种黄芪、种蔬菜要学习,就连传统的种玉米、种土豆、种谷物都要重新学习……近年来,我市以技能培训助推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生产技能提升,培育了一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“领头雁”队伍,摸索出技能扶贫新模式。5月11日,十分   

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,近年来,我市坚持面向产业、融入产业、服务产业,不断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转型升级力度,特别是年全省“人人持证,技能社会”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启动以来,我市立足市情,切实推进分层分类培育,组织实施了农业经理人、农村创业创新青年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,以及生产技能提升培训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等精细化培训。年,全市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1.05万人。年,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6.55万人,其中贫困人口2.35万人。年,全市培训5.69万人,其中贫困人口2.06万人。全市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工作去年全面启动以来,共培训农民人,经考核合格颁证农民人,涉及蔬菜、果树、食用菌、中药材、养殖等14个专业。

  

  一技在身,一证在手,一条富路。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民,种养效益普遍高于普通农民,发展现代农业能力显著提升,已成为发家致富的“领头雁”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。更重要的是,技能扶贫模式的实施推广,有力带动了大同黄花、天镇保姆、广灵巧娘、浑源黄芪等脱贫攻坚品牌的打造。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,产值达7亿元,盛产期黄花亩均收入元左右,仅此一项全区农民人均收入可增加0元,“小黄花”已成为“大产业”,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“致富花”。浑源县培训农民科学种植、中药炮制黄芪以及制作黄芪,专业技术人员达多人,黄芪种植面积达28万亩,带动1.67万名贫困对象人均增收元以上,黄芪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。天镇县依托培训基地,培训保姆3.01万人、就业2万余人,年创收4亿多元,“天镇保姆”成为以北京为主、享誉京津冀的金字招牌。山西巧娘宫开展手工编织就业培训37期,共培训人,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,创出响当当的“巧娘品牌”。

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

来源:新华社大同日报

记者:柴海亮孙亮全王学涛程晓天刘培现

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

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,

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~

山西高光时刻!5分42秒!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山西

注意!开往北京方向的列车实行二次安检,旅客要提前2小时候车

关于加强对吉林省舒兰市、丰满区、湖北省东西湖区等中高风险地区来(返)晋人员管控的通告
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shichongcaoa.com/sccjg/472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食虫草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